添辅食,注意训练婴儿咀嚼能力
婴儿乳牙的萌出大多在4-10个月间,晚的到12个月。一般一周岁的孩子会有6-8颗牙。在乳牙萌出的过程中,婴儿的唾液量增加,流口水,欢喜咬硬的东西,会将手指放入口中或咬妈妈的乳头等。这些现象都是在萌出前的乳牙在压迫牙龈神经引起的异常感觉的表现,提示着幼小的乳牙正在努力克服牙龈的覆盖,将在口腔中萌出。所以在7-9个月这段时间里,可以供给婴儿一些磨牙饼干、烤馒头干等稍有硬度的辅食,通过咬、啃这些食物,刺激牙龈,帮助乳牙萌出,改正咬奶头的现象,而同时也及时地训练了婴儿的口腔咀嚼功能。
食物在口腔内咀嚼,粉碎是消化的第一步,咀嚼又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减轻胃消化食物的负担,利用添加辅食的时机,适时地供给一些有硬度的食物,帮助婴儿乳牙的萌出,又兼有训练咀嚼功能的作用,应当说只要处理得合适,这是件一举两得、有益婴儿健康成长的主张。
发布于2008年06月03日 14:08 | 评论数(0) 阅读数(273) 我的文章
吃手指会导致宝宝变丑
婴儿吃手指,妈妈要注意了,这有可能导致孩子颜面变丑哦!
多数婴儿在三四个月龄就出现吮吸手指的现象。当指端接触上腭后,对上颌产生向上、向前的外力,拇指背部压迫下唇及下颌,产生向后向下的外力。吮吸拇指时间久了,婴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逐渐形成上颌前突、下颌后缩、撅嘴畸形。上下前牙不能接触,影响切咬食物,更重要的是影响仪表。
婴儿吮吸中指、食指时,由于上下颌牙槽嵴吮咬食指或中指时间久了,可影响颌骨的垂直发育。当上下前牙萌出后,由于颌骨发育受阻而使上下前牙不能接触,形成开合畸形,从而影响前齿音发音的准确性和切咬食物的功能。吮吸中指、食指时有向下、向前的外力,时间久了,下颌向前过度发育,造成下颌前突畸形。表现为面部凹陷,呈月牙形脸,严重影响仪表及功能。
另外有的婴儿侧卧睡眠时,习惯把一只手压在脸下;有的儿童在学习或看电视时,习惯用一只手托着下颌,长期下去,使面部发育不对称。还有的儿童有嗜指甲的不良习惯,他们很容易形成前牙局部小开合,即前牙之间形成间隙。
患了牙合畸形,不但影响言语和咀嚼功能的正常发挥,更重要的是影响面容的正常外观。因此,父母要从婴儿时期开始纠正其吮指的不良习惯。
发布于2008年06月03日 14:05 | 评论数(1) 阅读数(302) 我的文章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